花语
洋紫荆别称红花羊蹄甲,花语是亲情、兄弟和睦。洋紫荆之所以有这样的花语,主要是因为它的外形,花瓣分裂,底端却连在一起,就像是一家人,可能不常在一起,却有着深厚的感情相连。
看到洋紫荆的花语,想到上大学准备离家时,父亲说:“你读大学我一年只能见你两次,工作后一年见一次,以后我能见到你的日子可能要掰着手指头数了。”我内心一阵酸楚,没想到一向开朗幽默的父亲也有这样的愁绪。但我还是打着哈哈说:“节假日我就回来了嘛。”
直到今天细想,才发现从来没有在节假日回去过,这样的话也没有再听父亲讲起。父亲已到知天命的年纪,也许他已经接受了,接受子女离家,接受两鬓渐白,接受腿脚疼痛。原来人生最容易与最难的事是接受。
——邱雪梅
?校园花事不断。杏坛轮换着摆放景观花,最好看的是虞美人。操场有几株李花,春天最美,白色花树,绿草地,红色跑道,总有人在树下发呆。五月,栀子花开满校园,大四学子准备毕业答辩。秋天有桂花,冬天有红梅。莫名塘,大草坪,野花随处可见。某一天,走进四教二楼,惊讶地发现,教室镶上了一幅画。以窗为画框,紫色的花朵摇曳在阳光中。这是什么花,什么时候种的?这些树在这里,默默生长了好几年,直到花团锦簇,我才发现它们的存在。每年四月,校园笼罩着紫色的轻雾。女孩子换了白色裙子,在花下转圈,你上课的脚步也放慢了。——小殊
紫荆树,总是一排一排种的,紫荆花,总是一簇一簇开的,远远望去,就像一团紫红色的雾,早上和晚上都是看不大清的,高高地在枝头挂着,香也不浓,它是怎么有勇气开在四月,敢与玫瑰、月季争艳的?
据说香港选了紫荆当市花是为了纪念香港人民反抗英*侵略的悲剧历史,相传桂交山上有一棵紫红色的花树,牺牲烈士们被埋葬附近,没多久就开出来成片的花海,像是在怀念那些死去的英雄。
但是在大陆,说到紫荆,更多的还是想到它蕴含的孝悌之情。南北朝梁国吴均所撰的《续齐谐记》里说,田氏兄弟欲分家产,砍树作柴薪,未砍而树死,兄弟三人就此领悟血缘至亲浓于水,遂不再提分家之事而家庭和睦,如今田氏祠堂还常有一副对联:“荆树有花兄弟乐,砚田无税子孙耕。”
我真是一点也不喜欢这紫荆花,赶着趟地要在四月开花,何不学一学深秋的菊、腊月的梅,好歹讨一个傲骨的名声,非要在这个本就拥挤的春天凑热闹,活该没人看,活该无人诵……
鲁迅倒是写过一句莫名其妙的话,说是花有花的道理,他不懂,想来在这件事上,我也和鲁迅先生达成共识了。也罢,此花何时开、为谁开,不过是花它有自己的想法,又不是每一种花都在等着韦陀,你说是吧?
——何江泊
?在紫荆盛开的时候,我很喜欢站在树下,闻闻它的幽香,端详它那一串串彩蝶似的花朵,观赏它那对称得出奇的羊蒂般的叶子。清风吹来,落英缤纷,花瓣撒满了头、肩,我也不想拂掉它,心中禁不住引起一串遐想:……在古老的年代,有这么一对侠义的朋友,一个为崇高的目标牺牲了。另一个也奋起斗争,用慷慨壮烈的死为人民纾难,为至友复仇。他们死后被葬在一起,埋骨的地方就长出这么一株紫荆树——朋友树来,每片叶子都互相对称,五彩缤纷的蝴蝶也成群飞来凭吊,不愿离去……
——秦牧《彩蝶树》
秦牧(年-年),中国散文界的"南秦北杨"。秦牧的散文继承了"五四"闲话体散文的特点,叙事如画,感情浓郁。
?
?
图片来自于锦江学院官微编辑何江泊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