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新年好呀!
这是年的第一篇文章呢,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做读书记录的方式。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或者其他的建议,欢迎留言讨论哟,么么哒~
我的这种读书记录方式,主要部分是一个表格和一个本子。表格是电脑上的excel表格,方便修改和管理。而本子则是一本普通的笔记本,我本人比较倾向于用完全没有线条约束的空白本。
首先,我们来讲表格部分。它大致是下面这样的。
第一列填写书名,第一行填写日期,其余对应的格子可以通过填色来标识——这样就将每一天的读书情况都记录在案了。
像这样的表格,可以将12个放在一个sheet中,而sheet则以年份命名。如此一来,就可以记录以年为单位的很长时间的读书情况了。当然,如果嫌sheet太多不方便,也可以每5年或10年为一个excel文档,放在一个文件夹里就好了。
关于记录的填色,我也有一些小技巧。细心的你一定已经注意到了,上图中有些书的阅读记录是蓝色的,而有些是绿色——这是不同类别书的意思。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分类,采用不同的颜色。
另外,已经阅读完毕的书名标有底色,而尚在阅读中的书名则没有底色——这对自己也能起到一定的提醒作用。
然后,我们来讲本子的部分。
我通常不会在一本书刚读完时就写读书笔记,而是会先“消化”1-2天时间。这样一来,书的主要脉络就会变得更加清晰,故事情节的前因后果也会更加条理分明。
写读书笔记的时候,可以在空白的纸面上自由发挥。可以写下自己对整本书、整个故事脉络的理解,也可以写下自己对其中不合理之处的疑问和找来的答案。如果很喜欢书中的某个场景或者插画,临摹在读书笔记上也完全ok。总之,写下的是自己感悟最深的部分,是不管多久之后看到都会马上勾起对整本书、整个故事的回忆的要素。
我自己因为看的小说比较多的缘故,所以本子上有很多小说的故事梗概、人物关系图之类的东西。比如下面这张,左边是伊坂幸太郎的《跷跷板妖怪》和《螺旋妖怪》的阅读笔记,右边则是伊坂幸太郎的《梦境救援》的阅读笔记。
这本读书笔记的用途还可以扩展成观影笔记。看过的电影经过一定程度的“消化吸收”之后,也可以把电影的故事情节、中心思想之类的写下来。比如下面这张,左边是电影《指环王2:双塔奇兵》的观影笔记,右边则是电影《指环王3:王者再临》的观影笔记。
关于记笔记的方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用各种不同的颜色来标识也好,画表格,画流程图也好,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是最好的,因为只有这样,写笔记才会变成一件愉快的事情,才不需要消耗意志力来坚持。
其实,其他一些有趣的东西也可以记录在这个读书笔记上,比如参观博物馆的记录(下图是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记录),新认识的植物(下下图左侧,刺桐红花羊蹄甲*花风铃木),甚至你在网页上、app上碎片化阅读时遇到的觉得很有用的东西也可以记录下来。
经过以上内容扩充,读书笔记对我来说已经不再是一本单纯的读书笔记,我想,可以称之为“云脑”。
在内容变得比较丰富之后,“云脑”笔记本身就成了一个有趣的知识库,闲来无事时随手翻阅也能勾起趣味的回忆。但如果要让它发挥更多的用途,一个有效的目录就变得很重要了。
虽然也可以直接在本子开头的地方手写目录,但因为我打算将“云脑”做成终身受用的系统,所以还是用excel表格建立了电子目录。
在一个excel中以不同的sheet来分别记录书籍、电影、其他类别的目录,并标注上所在本子的序号和页码。如此一来,便非常好查阅了。
以上,便是我自己现在正在使用的“二合一”读书记录方式。
在写这篇文章前,我也考虑过是否使用“电脑与纸笔结合”之类的叫法,不过最终还是用了“二合一”这个词。
对于记录每日读书情况的表格部分,我的习惯是在电脑上用excel书写,但是打印出空白表格来手动填写,也完全没问题。
对于我习惯的在本子上涂涂画画的部分,使用iPad+pencil的组合,搭配笔记软件来电子化,也完全没问题。
所以,电子化也好,纸笔也好,都不是问题。方法的关键在于“二合一”。
以上,便是我今天分享的内容,欢迎留言讨论。
最后,再次祝大家新年快乐!
山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