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有名的动物
非大熊猫莫属——
中国的国宝,
世界人民抢着抱。
它们的名字
本来叫猫熊,
因为它是熊科动物。
(黑熊棕熊北极熊……)
在第一次有关大熊猫的新闻发布会上,
记者把猫熊,
误当作熊猫,
从此“熊猫”到处走。
兵荒马乱,民生凋敝,
错过了改的最佳时机。
后来已经约定俗成,
想改,也难。
不改,也难:
因为早在记者搞错以前,
名为熊猫的动物
已经“验明正身”:
真正的熊猫,也是很可爱的哟!
这让科技人员好为难!
妥协的结果是
名副其实的熊猫
被降格为
小熊猫。
被搞错了名字的猫熊,
被称为大熊猫。
“熊猫”这个正确的学名
被搁置了,
平时人们口口相传的“熊猫”
实际上
并不符合定义,
只是“大熊猫”的
不规范的简称而已。
必须知道:
“大熊猫”与“小熊猫”
是两种不同的物种,
分属熊科与猫科。
如同马与牛,
风马牛不相及也!
山川同域
风月异天!
即使“试管婴儿”,
也是没有结果的结果。
对于大熊猫的幼崽
最正确的叫法是
小大熊猫。
大大熊猫与小大熊猫,同享天伦之乐
对于小熊猫的成年个体,
最正确的叫法是
大小熊猫。
一只大小熊猫与它的两只小小熊猫在一起
“熊猫”
这个正确的学名
被搁置了,
“猫熊”
这个正确的学名
也被搁置了。
某记者的一次错误,
不仅让“熊猫”与“猫熊”
两个动物分类学上的名称
被搁置,
还产生了
“小大熊猫”和“大小熊猫”
不符合语言逻辑的词汇。
“大熊猫”错了,
还“逼”着“小熊猫”做小,
究竟是谁的错?
上面这只动物原来的名字与现在的名字各是什么?
在植物界
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情。
洋紫荆是香港的市花,
因为大家都理解的原因,
去掉“洋”是必须的,
所以,
“洋紫荆”摇身一变为“紫荆”。
而紫荆
本有其树本有其花:
并没有好事者
将紫荆命名为小紫荆,
以区别ZZ正确的市花洋紫荆。
这样一来,
在媒体、在老百姓的口头上,
就有了两种紫荆花。
而学界只有一种:
豆科紫荆属的紫荆花。
香港的市花,
植物学的名称是
红花羊蹄甲。
红花羊蹄甲是年在中国香港被首次发现,经当时港督和植物学家共同研究,确认为羊蹄甲属的新品种,并以刚度的姓氏为之命名,原译为洋紫荆。屠先生团队
受古医书的启发,
想从青蒿中萃取
治疗疟疾的药物,
并没有获取成功。
青蒿
后来,
却从医书没有提及的*花蒿中
萃取了治疗疟疾的药物。
*花蒿
虽然治疗疟疾的药物
是从*花蒿中
提炼出来的,
但是这种药物的名字,
却不能叫*蒿素,
只能叫青蒿素,
因为古医书上写的是
青蒿具有抗疟疾的功效。
世界上的事儿,
有时有点怪不是?
萬賢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