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构思这篇文章的时候,客厅花瓶里的芍药花正张扬着颓散前最后的艳丽。
岭南地区炎热的天气对这类温带花卉实在不是合适的环境,但受益于网购与快递业的发达,即使身在广东,也能够享受到牡丹、芍药等时令花卉的华丽与芬芳。
在北京读书的时候,牡丹花季通常是四月中旬到五月上旬──依该年春季的气温略有变动,但大多是在这段时间内──牡丹之后,芍药花熙熙攘攘再开上大半个月,夏天就该到了。
到珠海来工作以后,虽然每逢春季,总要遥想一番北京大小公园里柳丝如烟,桃粉似雾,海棠飞红,紫藤流瀑,各色花卉次第绽放的盛景,但是身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自然不能像学生时代那样兴致一来就出游玩乐赏花,只能看着充满南国风情的羊蹄甲、风铃木、三角梅等花木,在心底缅怀北方的春光。
然而,今年却颇为特殊,我一连买了几次牡丹和芍药的鲜花回家瓶插赏玩。燃起此一热情的导火线也很奇特,是宋代女性首饰:冠子。
山口冠
“冠子”一物,对现代人可说十分陌生,不过说起去年热播的《清平乐》可能大家还有印象,该剧以北宋仁宗朝为背景,剧中后妃们常以华丽的冠饰争艳。虽然观众未必能接受这种美感,不过北宋确实是各种奢华冠饰盛行的时代──感谢此剧的推广,淘宝上出现许多“宋代冠饰”的相关商品,采用的还是新兴3D打印技术制作。而且商家们并不局限于戏剧造形,参考了白沙宋墓、登封宋墓、韩城宋墓等墓室壁画中的各种冠饰,推陈出新,令人目不暇给。回想当年,我自己用银丝凹框架、缝上白色纱绡作了个不能细看的克难手工版山口冠,再看看如今琳琅满目的成熟商品,现在入圈的玩家真是轻松太多啦。
图1-3:手工版山口冠,实物由作者手工制作,摄影饶锐灵。
图4:北宋斫鲙画像砖(传河南偃师酒流沟出土,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上的宋代厨娘头戴山口冠,图片来自网络。
山口冠佩戴效果,模特吴文思,摄影饶锐灵。
花瓣形冠子
虽然说这些冠子对现代人来说可能过于前卫──我也买了个仿照登封唐庄宋墓壁画的花瓣形冠子,搭配松果状的簪子来体验效果,戴在头上自觉实在太夸张了!但是对照原图,却不得不承认壁画上的冠体比例更加巨大,店家已经考虑当代审美略作收敛了──但是这种古今有别的穿搭趣味,不也正是体验传统服饰的乐趣所在吗?
年在河南登封唐庄发现的宋墓壁画上,宋朝妇人头戴花瓣形冠饰,头与冠饰比例几乎呈1:1。图片来自网络。
现代3D打印技术制作出来的河南登封宋墓壁画中的同款花瓣形头冠,模特所穿服饰为南京长干寺地宫出土的泥金花卉飞鸟罗表绢衬长袖对襟女衣复原品。模特吴文思,摄影饶锐灵。
金石玉器等制作的头冠
现代用3D打印来作立体造型的冠饰,宋朝人的花样也很多,有漆纱的(把纱罩在模具上,涂漆使之硬化定型),有竹编涂色的,也有玉石雕琢或贵金属制作的,如时代在宋元之交的范文虎夫妻合葬墓中就出土了一顶制作精美的金冠,外形有点像河蚌,周身錾刻缠枝花纹,花朵中镶有珠宝(已脱落),可谓富丽堂皇。
图1:年在安徽发现的南宋范文虎夫妻合葬墓出土的金冠,图片来自网络。
图2:《瑶台步月图》(宋代刘宗古作,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中仕女佩戴同款金冠,图片来自网络。
现代技艺制作的莲花金冠,金属制品,模特闫润涵,摄影饶锐灵。
清代毕沅墓中随葬的宋代莲瓣型玉冠(簪为时代略晚之物),技艺精湛,内部镂空,图片来自网络。
动物制品头冠
此外,还有用珍珠与翠鸟羽毛装点的珠翠冠、用胎鹿皮毛制作的鹿胎冠,因为杀生害命无数(如猎取胎鹿皮就导致怀孕母鹿一尸两命),严重破坏自然生态而遭到朝廷禁止。问题是屡禁不止,虽然据说宋仁宗时一度成功禁绝了鹿胎冠的风潮,但是《梦粱录》中记载临安城里还有专门“修洗鹿胎冠子”的走街串巷修补匠,可见南宋时依然很流行;更别提当时婚嫁聘娶时,有条件的人家都会准备珠翠饰品,士宦阶层的婚礼更是要送上“珠翠特髻,珠翠团冠,四时冠花,珠翠排环等首饰”作为聘礼──虽然官夫人使用金珠翠羽等奢侈品受到当时法律的支持,但上行下效,民间妇人又怎么可能不跟风呢?
图1:“点翠”技艺——将翠鸟的羽毛巧妙地粘贴在金银制作的底托上,形成吉祥的图案,图片来自北晚新视觉。
图2:点翠嵌珠石金龙凤冠,采用了大量的点翠技艺,凤冠主人为明神宗孝靖皇后,凤冠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