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蹄甲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细数肇庆新区十年业绩,这些规划已变现,那
TUhjnbcbe - 2021/5/19 2:26:00
北京中科白癫疯 http://www.bdfyy999.com/m/

美雅地在这里

感受生命绽放见证自我成长

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于学校,如何让校园空间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又如何打破既定格局让校园空间再生新的美育价值呢?在今年的温州市中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推选中,苍南县少年艺术学校的创设之举让人眼前一亮。

苍南少艺校从一花一草一木开始,用设计者的思路与教育者的眼光,赋予每个空间一些意象,让学生对美的体验和学习有了真实的空间素材,在日常校园生活中获取对美的欣赏力与对美的感受力,继而产生对美的创造力。在苍南少艺校,美育,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习艺术课程,校园空间也成为潜在的课程,影响着学校美育的效果,是学校美育生态重要的构成。

打造校园空间文化的细节美学

在树的四季里,谱写光阴的故事

01

让校园打开方式,从一棵树开始。

在苍南少艺校,从校门内庭栽植下第一棵树——一棵朴树开始,榕树、香樟、羊蹄甲、木棉……梨树、枇杷、樱桃、柚子、桔子、石榴、杨梅……还有几大片竹林,校园的树木就这样一路栽植下来。

在校园,一棵棵树,让孩子们有了时常徘徊的所在,陶醉在“整个的树冠在风里面摇动,天光从枝叶间漏下来”的美。从寸草不生到树影婆娑,一棵棵树静静地默立着,看着孩子们在此游戏追逐,释放着他们的天性;看着孩子在树下怔忪发呆,思考一些漫无边际的大问题……校园开始变得生机勃勃。

一棵朴树的移植,让校园门庭生机盎然。

“植树应是校园里一件经常发生的事情。”校长张延银说,一棵棵树的到来,形成了不少独特的校园风景,迎接每一个孩子的到来,守望着师生的学习生活。“校园植物知多少?”学校还让老师们和孩子们把对校园植物的认知和期待写下来,哪个角落最美、哪个时节会有怎样的风景?冬去春回,四季分明的树木每天都有变化,时节的美好力量就在一棵棵树上,一朵朵花里,每时每刻诉说着要“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大自然,总诠释着世间最难懂的哲理。“走过四季,走过自己”,校园的树会让校园的光阴有了故事的底色,印刻在年轮里,见证着彼此的生长。

朴树,四季分明,每天都有变化,而教育的过程就是缓缓展开的,如同一棵树一般。

挖掘校园空间文化的精神力量

蒲葵树下蒲葵园成了孩子们最怀念的地方

02

在苍南少艺校的南北教学楼之间有一片大草坪,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树矗立其上。张延银说,自己时常驻足于此,听校园里的琅琅读书声、课间嬉戏声,默默注视着孩子们的来来往往。有时,他们也会来到这里,挖蚯蚓、找蜗牛、逮蟋蟀、抱树干。

这是学校的蒲葵园。

以“蒲葵树”为对象的户外写生课、“带一本书到蒲葵树下”的自由阅读课、围坐“蒲葵树下”的班队活动课……老师们开始有意识地把一些适合的课堂和活动搬到这里。

“蒲葵树”也成为苍南少艺校一种校园文化符号,植入学校的各种表达里。蒲葵树管弦乐团、蒲葵树文学社、蒲葵树书法社、蒲葵树古典吉他社……蒲葵树开始代言学校最具人气的社团。

蒲葵树下是每年学校书画社现场成果展示的固定地点。

更令人欣喜的是,从“蒲葵树”开始,老师们开始主动地去发现校园的一花一草一木,感悟“‘一花一草一木’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它的外表无关,只要努力地生长”的意义。

“我们的学校越来越美了!越来越静了!梦想在这里长出了叶,开出了花……”老师们开始在朋友圈分享着校园花草树木的美图和感想;“优美的环境背后,我看见的是老师的眼里有孩子。”家长们也发现了校园环境变化的秘密;“你是小学生啦!在新新的路上,新新的小种子一定会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发芽生长,长出一个新新的太阳,新新的希望。”老师们用这样柔软的文字给刚入学的孩子写去了真诚的寄语。毕业了,我为母校做点什么呢?于是,蒲葵树下,就有了一群打扫落叶、整理花草的孩子……还有几个毕业班的学生自己谱曲作词,给学校送来了《蒲葵树下的约定》,现在它就挂在校长办公室墙上。

绿意黯然的蒲葵园

“校园空间不仅是风景,更是精神的传承。”张延银看到校园空间文化在不断地被延伸、被创造,感到无比欣慰。

毕业时刻,到蒲葵树下拍创意合影成了传统

呈现校园空间文化的教育意义

宜园成了现实版的“开心农场”

03

这个学期,苍南少艺校的操场司令台后面一片草地被围了起来,一片菜地出现了。老师们为她取了个富有内涵的园名——宜园,宜耕、宜问、宜识。老师们还邀请学校书法社的孩子题字上款,再配上一座用竹子和茅草搭建的园门,菜地开始有了别样的气质。

此后,垦荒、拔草、松土……不多日,一畦畦菜地出现了。在菜农的指导帮助下,鲜嫩的菜苗陆续种下,有花菜、青菜、包菜、芥菜、香菜、芹菜,还有土豆、蚕豆……。过半月,宜园一片生机,绿意盎然,俨然一个现实版的“开心农场”,师生无须前往郊外,在学校便能亲近自然、近距离观察农作物生长。

孩子们体验每个季节的不同宜园

自然,这里也成了当之无愧的学校科学课的实践场所。什么季节会种下哪些蔬菜?哪些品种是可以沿着篱笆向上自由生长?哪些果实是埋在地里?蔬菜成熟需要多久?也许,此刻的宜园尚不能解决宏大的命题,但孩子们可以站在菜地里,鞋底沾满清香的泥,满心欢喜地体验着大自然的回馈,感悟着“生命的丰硕,都在土地里完成”的诗意。

孩子们把科学课也搬到了宜园

凸显校园空间文化的可能价值

“严肃”的校长室变成了“校长图书馆”

04

看到“校长室”的牌匾就一溜烟儿地跑开,这是不少学生小学时代都会做的事。但在苍南少艺校,这里变成了老师、学生“慢享时光”的所在。

一进门,入眼就是书桌、书柜和满屋子的书,亮蓝色的墙壁让人眼前一亮,上面还挂着孩子们的校园生活照,角落里摆放着几张彩色沙发,地上放了几个卡通玩偶。难以想象,校长室竟可以是让老师学生们感觉如此亲切、可以接近的空间。

班主任拿着“校长图书馆邀请函”作为一种特别的奖励,带给孩子们一份惊喜。每天都有一个特定的时间,拿到邀请函的孩子可以自主来到校长图书馆,或借阅书籍、或安排活动。一些让老师特别“费心”的孩子,有时也会被班主任老师悄悄邀请来这里,预约校长和他们谈心。

收到邀请函的孩子们,珍惜来在校长图书馆的每一刻。

鸟巢图书馆、涂鸦墙、花果山、创客空间、绘本楼梯、露天影院、乐高天地……,更多的校园空间的美育价值,正在营建和再生中被发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因此,苍南少艺校在实践中,尽可能地提供让孩子们与自己相处、与自然对话,可以享受闲暇的空间环境,可以看到美的物事、听见美的声音、感受到美的气氛,一个视觉、听觉、心灵皆可体验到感动与美的环境。在充满质感和美感的空间环境里,孩子们经历知性和感性的熏陶,才能具备审美意识,形成对美的判断与感知。

教育是没有一个角落能躲藏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营建更多优质的空间,然后把它们交给孩子,时间就会开始。让校园成为“一个充满美好与感动的共同记忆”,让身处其间的人们“对可能性有了不同的感受、对希望有了不同的期许”,这是每一个好学校都在坚持的方向。张延银相信,自己的初衷,就是让学校,成为孩子们自己的学校。

大队部把“到校长图书馆静读一小时”当做奖励,格外受欢迎。

素材参考:新学习周刊

如有使用不当,请相关权利人与我们联系。

你可能感兴趣

向着“最儿童”课程出发——安徽省合肥市逍遥津小学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实践

放学无人接管的“三点半/四点半”难题,国外怎么破?

PBL教案实例:互联网时代的新农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细数肇庆新区十年业绩,这些规划已变现,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