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对福州的好感,是在步出火车站时的扑面暖风中油然而生的。作为一个“怕冷分子”,多希望能生活在一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没想到,福州就是这样一座城市。从火车站去往市区途中,看着沿途鲜翠欲滴的树叶、深红浅红一路绵延的木棉花道、活泼烂漫的夹竹桃丛.......忍不住问前来接车的司机:你们这里是不是没有冬天?小严师傅用一口绵软的福州话回复:福州这几天才开始冷下来,不过我们这里冬天差不多只有一个月......What?这种天气就算入冬了?一件薄毛衣就可以对付的天气,难道不是小阳春吗?当晚在酒店洗完澡出来,发现福州的冬天居然要开冷空调的时候,羡慕嫉妒恨瞬间爬满我心头。02
我对一座城市的喜欢,往往由植物开始。车子开进市区,看到立交桥下垂落长长一面爬山虎织就的绿色幔帘,不禁小声叫了起来:这也太美了吧!司机面不改色地驶过,一脸见惯不怪的淡定。福州有一点跟广州很像,城中榕树多,所以又叫“榕城”。年份久的老榕树,枝繁叶茂,悬垂着一缕缕长长气根,像老者的长须,自有一种静定气场。看得多了,似乎浮躁心气都会一一沉潜。无怪乎福州有一种慢生活气质,深得吾心。03
福州此行,半公半私。属“公”的部分是充当某咖助理来参加一个活动,私心里想着“有生之年,能多看一座城市也是好的。”主办方安排的酒店就在闽江边,吃过早餐,信步游走闽江公园,进一步感受慢生活氛围。小少年习拳法,老年人练太极。中年人像个野孩子,手执弹弓练射靶,中老年执一管烟斗,眯着眼在手机上晨读。公园里三三两两晨练的人,都好奇怪地架一副太阳镜,不跑不跳,而是慢慢地踱两步,轻轻踮一下脚。许是此地流行的运动方式,反正足够慢节奏。沿江的堤岸,一字儿排开一排钓竿。有老者独坐矶头垂钓,陪伴他的是同样独行的白鹭。我拿个手机一路拍花拍草,红色扇形的叫朱缨丹,*灿灿那一树可是*花决明?紫色喧哗的是三角梅。木棉花是四瓣的,而红花羊蹄甲则是五瓣的。细密的竹枝不知是天然还是人为,长成必需多人合围的一丛,枝桠密密压下来,自成一座拱桥。芭蕉叶下居然还隐藏着一丛青香蕉。因有“任务”在身,没能走更远,公园里散步一小时后,萌发了一个念头,等以后有机会,再来此城住上几天吧?04
此次行程匆忙,福州诸多景点都没顾得上去逛。有一名随车司机相当健谈,出车时一路普及家乡旅游资讯:哪里是严复故居,哪里是曹德旺的豪宅,门口摆着貔貅......公号里有个读者是福州土著,热情地向我推荐福州各座山头各个寺院,奈何此行没做游玩计划,只去了三坊七巷走马观花,尝了平生第一杯橄榄汁,耍了个把小时就撤了。关于福州的特色小吃,之前跟司机打听得有“锅边”与“捞化”。读者朋友介绍我尝尝肉燕,一开始还以为是燕子肉,查了资料才知道,原来是形似小馄饨的小吃。酒店的早餐里有,和鱼丸一起,包含在福州特色小吃“捞化”的配料里。我烫了一碗捞化吃,估计是没调好口味,感觉像小清新版不麻不辣烫(也可能酒店的特色小吃不够正宗),面线倒是特别筋道。临走前,沾朋友的光,去“闽清馆”吃了一顿当地特色菜。鸭露线面,据说是由老鸭隔水干蒸,分离出一盆*澄澄的鸭露(鸭肉另行做菜)。吃的时候,在一盏极细的“线面”上倒上青红酒,再淋上鸭露,入口果然鲜香落胃,应是养生佳肴来的。从未见过的红菇拿来炖汤,白色一球球飘浮的,以为是鱼丸,一尝才知是薯球。东道主说,这道汤女的喝很好啊,能养颜美容。于是我喝了两碗。福州靠海,如我这般,以小海鲜为傲。我心说:幸好我也是小海鲜从小吃到大的,没被福州的大虾和螃蟹给镇住。把我镇了的,倒是一盆看不去不起眼的甜品——芋泥。没见过用猪油做芋泥的,还加了芝麻、桂花等配料。绵软糯滑,又有嚼头。本来肚子挺饱,不想碰甜品了,可是带着试尝的心情吃了一口,结果却停不下来了,一人吃了小半盘。05
在福州停留,满打满算两整日,与它只不过是一面之缘,印象却很好。一则为暖风熏得游人醉,二来为春风扶槛露华浓,三为那只掀开了冰山一角的福州美食,四为那亟待我来日去探访的古建遗存。这一趟福州行,就当是探个路吧~~相关文章链接:广州行记——旧梦不须记广州行记——有关吃的那些事儿旅行笔记——梧州,与骑楼的一场华丽缘旅行笔记——在阳朔浅草吖谢谢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