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因为名字中都带有“紫荆”,或是由于植物分类的复杂性,紫荆与紫荆花常常被误认为是同一种植物。网络上关于这两种植物的介绍,也时常出现花名与图片不相符的情况。为了更清晰地了解这两种不同的植物,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出发,通过图片对比,进行详细的解析。
名称及植物所属紫荆,其正式学名为Cercischinensis,隶属于豆科,是紫荆属的一种植物。此外,它还有裸枝树、紫珠以及满条红等别名。这种植物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广泛种植,且其原产地正是中国。
紫荆花紫荆的花色以紫红色和粉红色为主,花朵虽小却别致,既可单独生长,也可丛聚成束,每束包含2-0朵花。它们在春季绽放,且通常是先开花后长叶,盛开在老树枝或树干上,为大地增添一抹绚烂的色彩。
紫荆花的形态与特征紫荆花以其深紫红色为主调,花瓣上的脉纹清晰可见,色彩层次丰富,有的深有的浅。花朵大如掌心,五片花瓣呈轮生状排列,中央还点缀着细长的花蕊。紫荆花不仅在春季绽放,而且常年都可开花,四季常青,为环境增添生机。其花香四溢,与兰花之香相仿,令人陶醉。
紫荆花的叶子形态紫荆的叶子呈现出亚圆形或三角形的外观,这一特征使得紫荆花在形态上更加独特。紫荆花的叶子形态多样,前端呈现出凹列的特征,形状酷似羊蹄或牛蹄,因此得名羊蹄甲。叶子的顶端或尖锐或圆钝,为紫荆花的独特形态增添了更多趣味。这两种树都结出果荚,且在成熟后,果荚的颜色会由绿色逐渐转变为黑色,其中还包含着种子。具体来看,紫荆的果荚相对较小且干瘪,在秋冬季节,其果荚的颜色会从绿色逐渐转变为黑褐色。紫荆的果荚相较于其他树种而言,其尺寸更为显著,且常常与花朵一同绽放,形成一道别样的风景。在特定的环境下,甚至可以在同一棵紫荆树上,同时欣赏到果荚的初生嫩绿与成熟后的褐色或黑色,这种自然景观的变幻,无疑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视觉享受。紫荆,这一独特的植物,不仅以其硕大的果荚和绚烂的花朵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人们的眼中,紫荆与紫荆花共同象征着团结、繁荣和亲情。作为清华大学的校花之一,紫荆与闻一多的《紫荆魂》戏剧紧密相连,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不言而喻。而每年春天,清华大学的紫荆花盛开满树,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此外,紫荆花还是香港的象征,其标准品种“红花羊蹄甲”深受人们喜爱。那个金碧辉煌的“永远盛开的紫荆花”雕塑,更是香港与祖国深厚情谊的见证,象征着香港与祖国的团结和睦以及祖国的繁荣昌盛。当然,紫荆与紫荆花的区别并不仅限于上述所述,它们在医药、经济以及种植养护等方面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要区分这两种植物,我们可以从外形入手,详细观察它们的树形、花朵、叶片以及果荚等特征。同时,了解相关的校花、市花等特指植物也是分辨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紫荆和紫荆花的名称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混淆,例如在中医药名中,如果名称使用不当,就会导致药效的差异。这种现象并非孤例,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其他植物的命名上,如鸡蛋花与鸡蛋果的命名差异。希望未来在植物的命名上能够减少误解,使名称更加规范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