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的灯光》作者刘易斯·布兹比说,”独立书店是自由生活的基石”,它们不以图书销售为单一目标,在当地精神文化生活的构建中发挥着无可退替代的作用。
偶然看到一张图,在街边的玻璃墙中映射着一半青翠一半暖光,还有一面书墙。也是这张图,让我认识了先行书店。
先行图书创建于年,扎根于广东佛山,20年间,见证了佛山的变迁,也承载了佛山文青的记忆。
上个世纪90年代,佛山的实体书店遍布大街小巷,尤其是学校周边。先行书店在年左右迎来了生意的高峰期,那时的先行书店位于儿童活动中心附近,面积有四五百平方米。
后来随着时代变迁,与全国实体书店面临窘境一样,网络阅读的兴起和图书电商的蓬勃让先行图书流失大量客流。
先行图书旧店面
在豆瓣网上,名叫“懒羊羊”的网友年上传先行图书的图片,感叹先行图书搬迁了,留言希望“月亮还在,想象和好书还在”,希望先行图书不会消失。
“这些年来,书店为了节省资金谋求发展,当起了‘候鸟’,数次搬迁,哪里租金低就往哪里搬,从原来四五百平方米的‘豪宅’变成现在普澜一路的平方米出头的‘蜗居’。”
先行最早开在百花,然后搬迁至儿童活动中心一层。因为体制等不可抗的原因,随后又搬迁厚辉广场,之后是大明星电影院一楼,然后又是老干所。
最后,终于在垂虹路安了家。
无论周末还是工作日,这里都会有人在读书。虽然几经风雨,但庆幸的是,先行依然是佛山最有书卷气的地方。
这几句轻描淡写的搬迁之路,先行却走了近20年。
垂虹路的这个地方,是老板一咬牙就买下的。当时的原所有者开价一个月,但老板无法再次忍受搬迁,于是一百多万买下。
但随后而来的是更多问题:设计、装修、材料等等。老板不是内行人,处处都是困难。钱花了,如果再次衰落,这是谁都不想看到的。
石头说,其实好多读者都不舍得书店关闭。在书店生意很差的时候,读者们就会想方设法地给他介绍其他的业务,比如说学校买书的业务,酒店订杂志的业务,让书店可以再好好活下去。这样看来,还真不知道是书店成全了读者,还是读者成全了书店。又或者说,书店和读者之间本来就是良好的共生关系。
像根与芽,藤与树。
虽然卖书并不怎么赚钱,但倔强的先行书店依然坚持着以书为本,所有活动、饮品配套都围绕着书来展开。
因此先行书店坚持每天进新书,摆新书,让读者每天来都可以有新书翻。老板石头自信先行书店是因为新书的品质和效率而赢得读者的。为读者选好书,引导读者读更多好书是先行责无旁贷的使命,也是先行的立身之本。
也是因为这份对书的坚守,成就了先行书店的品牌,为他迎来了一批批的铁杆粉丝。
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先行图书这些年来也做了不少的探索与转变,提供场地举办各种与读书有关的活动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举措:新书发布会、读书会、电影放映与交流、演讲会、音乐课程……先行图书已经成了禅城人“以文会友”的小天地。
这些活动也为先行图书带来了不少的新顾客,许多的顾客在邂逅了这一家深藏于闹市之中的书店之后,便是“一见钟情”,爱上了这里的读书氛围。
除了日日新的图书之外,石头每天都在店里搞事情,努力打造各种细节,让每个来店里的读者都有初次见面的感动。
原先只是入口花园的地面上有漂亮的花草,后来是入口的墙面挂上了园艺挂篮,再在入口书架旁边增加盆花,之后是在店里增加插花……书店与花,充满了让人喜爱的模样。花因书多了诗情,书因花而多了画意。春天来了,这里真是读书人和书本谈恋爱的好地方!
虽然只有一百多平米,但先行除了基本的书架区、品茶读书区和活动区之外还有一个小小的琴房,让书友可以弹弹琴,谈谈情;很快还会增加客房,让读者可以24小时读书;将来还会有读者厨房,让大家分享精神美食的同时,也分享真实的美食。总之,先行日日更新,每次来都有新发现新惊喜。
回顾先行的这20年,很难走,但是有很多人愿意一起走。先行不单单是一间书店,更是一种回忆,一种情怀。而先行也在以更好的方式回馈着读者,履行着自己的社会责任。读者与书店相互温暖,是最融洽的关系。如果说图书馆是一个城市的灵*,那先行一定是佛山最有温度的那一个。
作为先行书店的一名粉丝,很难讲清楚我到底喜欢它什么——
是因为门前那几棵上了年纪的红花羊蹄甲,还是因为那面充满设计感的落地大玻璃,落地大书架?是因为开满鲜花的门前小径,还是书店里随处可见的书画名品?是因为一排排精心挑选,用心陈列,每天更新,每天都有新鲜感的书,是因为书店里不断翻新的主题分享会,还是因为那个人缘超好,充满故事,喜欢不停在书店搞事情的石头?
说实话,我不知道。
这家书店蕴藏着无限可能,每天都是新的,非常有趣。
总之我很喜欢这家书店,佛山人也好喜欢这家书店。
先行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