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上班、下班穿梭在福州的大街小巷,但可能许多街巷一处的城中秘境却从没去过。这些地方,其中有一些已经随着城市化进程永远消失,有一些则不复当年模样。这些地方也许不是那么好找,却那么恬静美好~有那么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
福州火车东站
新的火车站拔地而起,必然会有旧的火车站退出历史舞台,古老的福州火车东站就是如此。夕阳下的铁轨、斑驳的火车头、深沉的隧道口,透着浓浓的“文艺范”。在一些爱好摄影的人眼里,看似破败的车站是个非常好的取景地。其实,福州火车东站并没有荒废,虽然已经不是“车站”,但仍然作为福州机务段,为铁路运输服务,不少火车头在这里调度、修理,再调上轨道载客、拉货。火车东站就像一个老前辈,继续引领着北站、南站这些后辈为福州的铁路事业而奋斗。
北江滨锦江园
锦江园是闽江中的大小两块半岛组成,以前是一块湿地,面积6.3公顷,建设时保持了原有植被,增植了耐水湿植物和开花乔木,形成自然景观生态区。幽静、深邃,这也成为福州人纷纷探寻的野地公园。在公园内藏有个红色的栈道以及数量众多的精美的石雕,别有一番“石”趣。
绝顶峰 绝顶峰即鼓山顶,是福建省福州市著名旅游风景区鼓山的主峰,又名屴崱峰、大顶峰。据《福州市地名志》海拔高度米。观海观日出的最佳去处,其峰顶据说是福州主城区唯一的一个可以眺望到大海的地方。请珍惜福州蓝啊。在干净的蓝天下,排出的福州城,看醉了众人~龙岭顶
福州曾有一句老话:“田要买在鼓山下,房要买在龙岭顶”,说的就是龙岭社区。据说历史上台江沿江一带在雨季经常遭水淹,惟独龙岭顶安然无恙,因此当时的富商巨贾纷纷在龙岭顶置地建厝,那时住在龙岭顶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如今漫步龙岭顶,依然能从那布满青苔的红砖、斑驳的墙体瞥见这里曾有过的繁华。
复园路
道路两旁有不少羊蹄甲浓荫蔽日。走在这条路上,犹如散步在厦门的鼓浪屿上,道路两旁矗立着一幢幢老洋房、一座座民国时期的院落,这就是复园路。
陶淑女子学堂
陶淑女子学堂(Do-SeukGirls’School)创建于年。校址在福州仓前山岭后路11号现为17号。陶淑、文山、华南女中誉称福州“三鼎甲”女校。同治三年(西元年),英国圣公会(也译作安立间教会)在英国领事协助下,租用乌山弥陀寺部分房间创办女子小学校,通称“安立间女学堂”。光绪四年(西元年)夏,圣公会非法占用寺产建造西式校舍,周边居民闻讯前来交涉,遭教士辱骂,群情激愤,将建筑中的校舍拆毁,并纵火烧毁旧租房两间(此即有名的“乌石山教案”),学校停办。
光绪廿五年(西元年),英国差会任命在榕传教的“远东妇女教育促进会”成员朗彼息女士为校长,负责募款购地筹建新校舍。光绪廿八年(西元年),岭后山校舍部分落成。
平水码头
昔日繁忙的平水码头,现今藏匿在从台江去往仓山的三县洲大桥下,一溜新建的高档住宅背后一堵灰墙,似乎把福州的过去与现在清楚地区隔开来。长长的灰墙留下了几个开口,走到岸边,除了人烟稀疏的平水码头,这里还有另外一个世界,扭头便能看见一旁颇有势头的齐天大圣庙。现在有闲情踱步到闽江边的这座齐天大圣庙,还能看到老人们在不远处的凉亭里瞎聊,刚刚整修完的苍霞公园,隔着荒废的江心岛,对面是葱绿的烟台山,身后是一片高耸的新楼房,也许这才是今天能代表福州的情境。
金山寺
与其他江上沙洲慢慢堆积而成的小岛不同,金山寺的浮岛是天然而成的江中小石埠,妙峰山脉到江边戛然而止,百米外又隆起小山包,千余年来一直存于闽江之上,不论是神仙洞还是龟精的各式传说,只为渲染这里绝佳的风水,旧时被称为“小金山”。宋朝理学大师朱熹有联于此:“日夜长浮不用千篙争上水,乾坤屹立独能一柱砥中流。”早在五代时期(-年)岛上便建石塔一座,除了驱邪尊神,更有重要的导航作用。
马尾旧镇、渡口及老街
马尾区马尾镇历史悠久,是著名的侨乡、中国近代海*的摇篮、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发源地、中法海战的古战场。马尾名称的由来,据《闽县乡土志》记载:闽江下游浮礁若马,礁西马头江、礁东马尾江,马尾旧镇在马尾江边,因此得名。至今在马尾旧镇渡口附近还保存了一些古宅小巷。漫步在这些古宅小巷间,恍惚间就如同穿越了一般。
(内容来源:福州微文明)
长按指纹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