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蹄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乡你好小康路上看变化从吃看变化餐桌上 [复制链接]

1#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721/4429412.html

“吃了吗?”一句简单的问候,不同时期的含义截然不同。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农民土里刨食、靠天吃饭,吃不吃得饱是个大问题。现如今走在大街上,不仅吃的东西五花八门,吃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人们的饮食观念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得健康。餐桌上的变化见证了几代人的生活变迁,也生动折射出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

01

家常饭里话小康

“以前的日子苦,经常吃不饱饭。”家住安文街道荷塘社区的陈益民出生于年,那是百废待兴的年代。

安文因为山多地少,同时缺肥料、少技术,大部分农户起早贪黑依然填不饱肚子。年至年,中宅村开办了3个公共食堂,每个食堂有多人搭伙吃着“大锅饭”。回忆起当年的情景,陈益民的语气中带有些许酸涩,“早饭玉米羹、中饭两个菜饼、晚饭也是玉米羹,一人一天分到六七两粮食,哪里吃得饱?”

▲资料图

“玉米羹里就放了一点土豆、咸菜,打菜的师傅长勺一颠,从锅底捞出的土豆不慎掉了回去,等在一旁的小孩就急得哇哇哭……”

往事历历在目。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山城,一家人的生活条件慢慢好了起来,偶尔还能下个馆子,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现如今,一双儿女已经成家立业,陈益民夫妻俩过着悠闲自在的退休生活,从前的苦日子让他愈发觉得当下生活的美好。“国家每个月给我们发退休工资,想吃什么就去买什么,现在的生活条件比起以前真是好太多了!”

02

餐饮行业看变迁

早上六点,大街小巷的早餐摊已经早早就位,热气腾腾的包子,馅料丰富的糯米饭,香气扑鼻的鸡蛋饼……各式各样的传统小吃唤醒了人们沉睡了一晚的味蕾。

“馄饨一碗。”位于北镇街上的殊香馄饨店迎来了新一波的客人,老板厉天良熟练地往翻滚的热汤里下馄饨。这家店以家庭作坊形式经营,年因为安文菜市场迁建搬迁至此,借着重新装修的机会,老板特意在店招上注明了自家店铺的“岁数”——23年。

忆及从前,店里的食客陈志成不禁感叹:“过去哪有钱下馆子呀。”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物资供应紧张,米面油都要凭票凭证供应。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开始萌芽,早餐店、炒菜店、拉面店如雨后春笋般林立街头,下馆子才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进入20世纪,多元化餐饮陆续涌入磐安,西餐、日料、海鲜、火锅、自助餐等一应俱全。“叮咚,你有新的外卖订单,请及时处理。”时值中午,这家专营三明治、沙拉等轻食的小店里只有三两个顾客,但手机里不时响起的提示音说明店里的生意并不冷清,店主陈娟娟告诉记者:“现在年轻人越来越习惯于点外卖,我们店平均一天要送七八十趟。”

03

养生药膳食健康

“最近工作辛苦了,全家都喝点人参鸡汤补一补。”安文街道荷塘社区的傅月萍把最后一道菜端上桌,张罗着一家人开饭。傅月萍今年51岁,从幼时的缺衣少食到如今的衣食丰足,几十年来的巨大变化同样让她感慨良多:“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越来越注重养生,吃的东西也越来越讲究了!”

我县是中国药材之乡,以道地药材为佐料的磐安药膳,满足了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的健康饮食需求。走进磐安的酒店、饭店、农家乐,基本都能吃到药膳小吃,特别是老字号饭店湖滨酒楼,主打菜品已经转向高品质的养生药膳:*精猪蹄、浙贝百合泥、羊蹄甲鱼冻……一道道色香味俱全、营养丰富的特色菜肴吸引了八方游客。老板娘胡萍笑着说道:“现在上海、温州等地的游客到磐安来,肯定要到我这里吃上一顿道地的磐安药膳。”

从顿顿不离玉米番薯,到如今遍尝各地美食;从凭票购买粮油米面,到现在手机下单送餐上门……餐桌上的变化反映了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也见证着我县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发展历程。

文:胡妙良陈静陈家豪

编辑:叶江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